阳关曲中秋月苏轼
2025-03-11 16:31:11
•
来源:网易 编辑:龚姣颖
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虽然名为“中秋月”,却别具一格,没有直接描绘中秋的月亮,而是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,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。
全诗如下: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首句“暮云收尽溢清寒”,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。傍晚时分,天边的云彩逐渐散去,露出了清澈而略带寒意的天空。这里的“溢”字用得十分巧妙,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清冷寒气渐渐弥漫的情景,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夜晚的降临。
第二句“银汉无声转玉盘”,将读者的视线从地面拉向夜空,银河静静地流淌着,宛如一个巨大的玉盘缓缓转动。这里的“转玉盘”既是对月亮的比喻,也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。诗人借助银河这一自然景观,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。
第三句“此生此夜不长好”,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。他意识到这样的良辰美景不会永远存在,人生中的欢乐时刻总是短暂的。这句话流露出淡淡的忧伤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。
最后一句“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。诗人想象着来年的今天,自己是否还能在同样的地方欣赏到这轮明月。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,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。
总之,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。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